【本文作者】葉慧昌中西醫師 【本文作者服務診所】葉慧昌中醫診所 【文章分類】中醫中藥 發表日期:2011-07-25 點閱數:11400
【文章標題】痛風症與代謝病的糾葛
根據衛生署委託中央研究院進行的研究報告顯示,近十年國內男性痛風盛行率增加近一倍。幾年前衛生署也統計出罹患高尿酸血症者,已高達二百九十萬人,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喝酒、肥胖及飲食習慣不良所致。這不僅是國人的健康警訊,痛風一症與各種新陳代謝疾患,存在著盤根錯節的糾葛,更應受到全民的重視。
臨床上發現,肥胖、高血壓、高三酸甘油脂、高胰島素血症等患者,較易伴隨發生高尿酸血症。所以痛風患者,二人中便有一人是肥胖,高尿酸血症的人大約有四到六成同時有高血脂,而痛風病人約一半合併高血壓,反之,高血壓的人也有一半合併痛風。
根據研究得知,刺激交感神經將導致血中尿酸和血壓的上升,長期控制不良的高尿酸血症,會使尿酸鹽結晶沈澱在冠狀動脈內,加上高尿酸血症也會使血小板的凝集亢進,這些都會造成動脈硬化而引發高血壓,而治療高血壓的利尿劑則反過來會使血液中的尿酸增高。
至於高血糖和高尿酸,都會減少體內的抗氧化作用,增加自由基的含量,對血管壁的維修會造成某種程度的傷害,如此一來,血脂肪的粥狀樣硬塊會快速的堆積。而且,尿酸和血脂肪會形成粥狀變化而黏附在血管壁上,且頸動脈粥狀樣硬化和高尿酸有直線的正比關係,而痛風患者也常因心肌梗塞而死亡。
由此可知,當體內有某部分的代謝出現異常,即應特別注意其它代謝也可能出現狀況,而且彼此之間是息息相關的。所以,痛風可說是人體健康的警示燈,得了痛風,表示身體其它的新陳代謝,有可能也岌岌可危。
依據中醫觀點,痛風急性發作期,除了關節的紅腫熱痛,多伴隨有發熱、頭痛、畏寒、口乾、煩躁的全身症狀,屬於所謂的「熱痹」,此時應以清熱通絡、祛風除濕為大法,常用白虎加桂枝湯加減,若以膝踝趾關節腫痛為主者,可改用四妙散加味,藥物如:蒼朮、黃柏、苡仁、防己、牛膝等。
慢性期則應重視調養,以泄濁化瘀,蠲痹通絡為原則。如果病久肝腎已虛,可加熟地、補骨脂、肉蓯蓉、骨碎補以補腎健骨、蠲痹定痛,氣血不足者則需加黃耆與當歸來益氣養血。總之,只要運用得宜,中醫藥對於痛風症不僅有改善症狀的治標效果,透過體質的調理,也有機會打破一連串代謝疾病的糾纏。
(作者為中國醫藥大學副教授、台中市葉慧昌中醫診所院長)
院址:台中市精誠路532號 電話:04-24716048
【內容來源或主要科學文獻依據】醫師自行發表 【轉載本文請取得原作者同意】 |